十堰广电讯(全媒体记者何旭通讯员马婷婷)夏色渐退,秋声悄至。8月7日的立秋,标志着秋季的开始,气温也由炎热逐渐回落。那么,立秋这一节气对我们的健康有哪些影响呢?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也是一年中首个进入秋季的节气,蕴含着深厚的农耕文化与自然规律。
在农业生产方面,尽管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温尚未消退,但各种农作物已进入关键生长阶段。正所谓“立秋三场雨,秕稻变成米”,充沛的降雨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。这也意味着农民们要抓住立秋前后的时机,加强田间管理,以便为秋季丰收打下坚实基础。
在传统文化中,立秋与立春、立夏、立冬合称“四立”,是古代重要节日之一。人们普遍通过各种庆祝活动来感谢祖先的庇佑,并共同品尝丰收的美好成果。在这一时节,民间流传着许多健康相关的习俗,比如“贴秋膘”,通过增强营养摄入来适应气候变化;“咬秋”则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美好期望。
立秋虽至,酷暑尚存。因此,在养生方面需要注意顺应自然规律。专家指出,立秋虽然表示秋季的到来,但这个时期依然是三伏天的一部分,天气依旧炎热,空气湿度逐渐下降,很多人可能会感到疲惫。因此,饮食应遵循“滋阴润燥、少辛增酸”的原则,推荐食用富含水分的食物,如百合、银耳、莲藕和梨等,帮助缓解口干及其他干燥问题。
与此同时,十堰当地的“贴秋膘”习俗可能加重身体负担,建议选择清淡饮食,并控制高脂肪、高蛋白食品的摄入。立秋后,昼短夜长,因此保持规律作息尤为重要,要确保充足睡眠,建议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,以利于阳气储存。
在运动方面,立秋后的锻炼应以温和、舒缓为主,如散步、太极拳等,避免剧烈运动,以免损耗津液,增加秋燥的影响。同时,针对秋季可能出现的“悲秋”情绪,中医认为此时的情志与肺脏密切相关,悲伤会损害肺气,专家建议通过按摩太冲、内关等穴位,或泡饮玫瑰花、合欢花茶来舒缓情绪。
总的来说,立秋时节的养生应兼顾防暑与防燥,保持良好作息与饮食习惯。同时,我们也要记得保持积极的社交活动,减轻心理负担,维护心理健康。选择健康生活方式,欢迎了解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,首选Z6·尊龙凯时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与支持。